首页 > 文学

长白山文化生态设计与抚松经济的发展 抗联文化:长白山文化艺苑的奇葩

文学 10-07

  白山文化生态设计与抚松经济的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抚松县原生态的长白山区域位置优势明显,人们的文化物质需求在快速增长,发展机遇空前,把人文资源、环境资源、景观资源、生态资源、矿产资源、矿泉资源进行文化创意整合。结合实际打造包装出长白山文化品牌、人参文化品牌精品,是我们政府各个部门及文化工作者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缩短南北差异,设计打造文化经济产业链,赶超世界文化潮流,让长白山文化绽放光彩。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目前世界形势及中国形式促使抚松文化经济大发展,加快找到一条集人才资源和地域资源作为总和的道路,创造出一个名人资源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来达到长白山这个王牌的影响力,成为吉林省的真正亮点。由政府帮扶,策划设计做头销售媒介做尾,中间留给企业做生产,强化V型链条。实际上只有把设计做好,企业才能源源不断的加工生产,销售产品才能不断畅销。把握两头放开中间打造主题,也就是在发挥自己的长处,保护好长白山这一片原生态净土,集中力量做长白山品牌和人参品牌。

  长白山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并与五岳齐名、名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关东第一山,国家首批AAAAA级风景区,联合国国际生物圈保护区。随着国际形势发展,原生态旅游市场越来越大,可惜长白山区文化产品(包装产品)普遍没有文化底蕴,更缺乏地方特色,没有突出的特色物产、特色人文和特色景观。如长白山人参鹿茸等名贵特产以其药用价值名扬天下,文化经济却给人感觉单调空洞陈旧,跟南方精美的茶文化西南的酒文化差得很远。传统的许多事物,可能流于一般化,因此需要创新。一位大文豪说过,文学中将姑娘比作鲜花的第一个是天才,第二人是庸才,第三人则是蠢才。长白山文化起步晚,遇到瓶颈,陷入困境,都在情理之中。但事实证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谁占有历史谁就拥有未来。由政府部门牵头,策划设计部门实施,把名人、景点、景物、神话传说、美食、重大事件等串接起来,使之整个地区都有灵动性,在书刊、画报、新闻、媒体、网络、旅游品、生活用品等方面上做文化包装,考察研究好当前市场尤其是国内外市场状况,靠的是我们大家的努力,靠的是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抢抓机遇,尽快尽早创造出长白山文化品牌精品。

  山好、水好、人一定好。包装出一批有影响力有一定贡献的人物,不管古代的近代的,现在健在的还是离世的,不管在国际的,南北的,东西的,针对地域特色,从人物入手,有计划分层次,分地域,总和影响长白山的不同领域文化名人。在原来基础上,联系挖掘各方面人才,从上到下靠的是政府的强有力的支持,围绕主题选择好出发点作为突破口。找到恰当的方法,象征性地寓意内涵,要靠文化工作者丰富的知识、文化修养、生活经验以及专业表现的特有能力。恰当的创意,不仅解释内涵,更是强化内涵,使得内涵得到升华,从而达到本质的表达。

  呼唤创新之长白山精神,提倡长白山元素。文化创意的重要性,不断用“长白山文化发展探讨”等形式作为论坛,分批请国内外有名的各方面文化学者及设计专家,针对长白山区域特点进行重点包装策划,多搞几次沙龙聚会或交流畅想盛会,让长白山风光特产走出去。那样就会给长白山举办地带来一笔丰厚的宝贵资产。如中国2008奥运会、2011上海世博会,就是第一次让各个国家了解中国,是全面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元素的两次文化经济盛会。

  创意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更需要生活空间。一个孩子是用简单纯真的目光看世界差别,有理想才有翅膀,磁场影响细节。设计师要具有文化创意的想象视野,整合理性和感性的能力。比如东方神仙踏云驾雾,敦煌飞天用飘带;西方则是天使插上翅膀。我们设计师是社会发展的关键部位,科技靠创新,服务的核心是创品牌,品牌是以设计为核心。设计讲究对比性:东方人读书是上下看,习惯了感觉总是在点头,而领导列外是知道了的意思;西方人读书是左右看,感觉总是在摇头,实际并不是No的意思。通过不同地域文化找出特色及优势,进行文化包装运作,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更谈不上美感。从想象变行动,从点子变事业。

  我们有些文化人做的创意设计经济成果虽有小成绩,但是相对发达国家设计公司自己所创造的产值我们的经济效益实在太小了。西方一些文化在中国的崛起,不是设计师厉害而是他们抓住了这个需求的通路,让设计产值变大。我们作为策划设计是丙方,不是甲方,也不是乙方。文创生成产业品牌,市场立足角不一样,观念的转变是设计与经济的结合。感性科技,美学人体经济,娱乐经济的产业和地方文化的结合,复合式是关键。我看好“一”,重新下最初那一笔,让人好感动,一为大,一为初,万事都是从一开始。做设计就要做强做大,做实做美做善。自信执着,塑造出长白山地区独特的人参文化,前提是保护好别人的文化,贡献自己的文化,多一些自由和空间为自己的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企业要产业价值,自我实现推动社会产业,而在大环境的转变,更需要顾客服务导向的提高。

  心有多宽是你的胸怀,心有多远是你的未来,长白山文化说白了,还完全没有把长白山吉祥图像这个符号设计运用好,还没有展示出其神韵的独特性。一些代表性的图像比较模糊不为当地人知,更不用说外地人知道了。例如长白山及人参的影像,在现代广告、信息、传媒等方面的宣传报道太少,像具有影响力收视频率非常高的电视广告、动漫、影视等载体对长白山及人参的传说方面介绍的更是少的可怜,倒是酒、茶、保健品、补药等方面的特别多。做为历史悠久,万药之首、百草之王具有起死回生之功效的神奇人参是不应该遭受如此冰冷待遇,从古到今它可是多少朝代君王大臣们的上等补品。更不用说邻近的韩国对高丽参的推崇使其价值很高。目前我们很多艺术作品缺乏具备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人文关怀,模式化教条主义严重没有独特鲜明的思想;文化工作者需要崇尚理性,崇尚道德价值。文化资源创意转换品牌资源,策划设计不只是服务业更是创意产业。我们对萨满文化、朝鲜族风情、红色文化、老把头、人参姑娘、人参娃等等开发深度还不够,而满族朝鲜族的风俗再加上闯关东挖参的汉族的大融合,比较客观反映了长白山历史文化渊源和当今文化意识和观念。现在生活中每一个图形符号和文字都能创造性的表达人的情感、观念和思想,每一个符号标识又有着自己的内涵和特色。没有丰厚的生活和艺术积累,想象力就无法为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提供支撑,而建立在一定审美标准上的想象力,是文化素养和精神深度的集中体现。

  总之,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国元素尤其是长白山的历史传统、地缘文脉、性格与特色影响着它突出的地域特色、人文风格、自然景观和城市风貌。要有艺术水准和文化品味,丰富的想象力是构筑在牢固的现实大地上的思想腾飞,它是与观者的心灵对话。古典文化与现代文化在现代社会科技文明的进步下,在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条件下得以长足发展,创新意识强力突破庸俗尘埃的包围。 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相信长白山文化会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东北亚,为全世界瞩目向往,为人类文化留下一笔丰厚资产。

  抗联文化:长白山文化艺苑的奇葩

  日前,省政协长白山文化发展论坛提出加强长白山文化的保护、发掘、传承和创新,全面推进长白山文化建设。闻之,禁不住十分欣喜。主要原因是笔者在抗联史料征集过程中,屡次目睹抗联老战士充满激情地讲抗联故事、唱抗联歌曲的情景,令我对抗联文化怀有一种特别的情愫。

  一、东北抗联是一支有文化的军队

  东北抗联是一支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军队,党在部队中的组织机构健全,军师旅团司令部设有党委、政治部、政委;基层连队制度规范,党支部、党小组一应俱备。部队干部从司令员到基层连排长都选择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担任,他们之中既有大学教授也有小学教员,知识分子在抗联部队里具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比如吉林省委秘书长是曾经翻译过《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的英语天才姚新一。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冯仲云、赵一曼、韩光、李兆麟都是知识分子。二路军政治部主任冯仲云当时是一位很有名的数学教授。1930年来到东北,在东北商船学校(校址在哈尔滨)教数学;抗联第九军军长张甲洲是北京大学毕业的;抗联第十一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于天放是清华大学毕业生。总之,抗联那些著名将领,不但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骁勇善战,而且都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

  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经历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考验和历练,不仅有丰富的武装斗争经验,而且学识素养高,早在担任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时,就主办了《人民革命军报》、《人民革命画报》,亲自动笔为巴黎《救国时报》撰写了大量稿件。他的文章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引人入胜,因此赢得“儒将”之名。周保中在回忆杨靖宇将军时指出:“靖宇同志的最大优点是专心学习研究马列主义理论、文艺和党中央的各种指示,把原理和原则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我们党在抗日战争中创立的“抗日统一战线”理论就有他的一份智慧奉献和实践探索。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陈翰章,1934年就颁布了《东北人民革命军及赤色游击队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对人民革命军以及抗联部队加强连队政治思想工作,搞好连队的政治文化建设做出明确要求,是东北人民革命军政治思想文化建设的纲领和指针。

  规范的文化教育制度是抗联涵养部队战斗力的源泉。杨靖宇从创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开始,就在基层连队配备了文化教员和宣传干事,负责连队政治、文化教育和群众宣传工作,并规定连以上干部要做到“四会”:即会做群众工作、会吹口琴、会讲故事、会拉歌。基层连队都有严格的文化学习制度、读报会、演唱会、生活会,保障部队文化生活丰富。这些宣传干事、文化教员都是知识分子出身的热血青年,和当今的年轻人一样,他们爱好文学,能讲会唱,在极其艰苦的战争环境下编创了很多抗联故事,写下很多抗战歌曲。这些故事和歌曲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仅思想性很强,文采也很好,即使在今天读唱起来依然令人激情澎湃。

  每当部队休整,抗联就组织时事政治学习,阅读巴黎《救国时报》,编辑出版《人民革命军画报》、《人民革命报》,总结战斗经验教训,除此之外,就是围着火堆唱歌跳舞了。抗联一路军部队还创办有少年军校和识字班,教战士们识文断字、讲解团结抗战的统一战线政策和游击战术等。少年铁血队副队长于伦,原是柳河县大牛沟小学教员,因课堂上拒绝带领学生向日本天皇行礼膜拜,被日伪当局以“反满抗日”罪名抓起来,在送往山城镇日本宪兵队的途中,被抗联一军警卫连救下。参军后的于伦担任警卫旅一团文化教员,他自己编写课本,没有黑板、粉笔,就扒下大树皮,用木炭在白净的一面写字,有时也在桦树皮上写,还有时干脆用刀子在大树上刻字。教员在大树上刻一条抗日标语,先教战士们认读,然后让战士再跟着一遍一遍地划,一遍一遍地认,时间长了,那些抗日标语竟伴随着大树一起长大。靖宇县的龙泉龙湾就曾留存有这样一片不小的抗联标语林,见证了抗联一路军在战火中成长、在学习中成熟壮大的历程。

  二、抗联文化的发展和演进

  长白山是抗联一路军的发祥地和主要活动区域,在军事上分布有专门行战路线、星罗棋布的密营和地下交通网;政治上建立了南满党团、妇女组织和地方武装;文化上有抗日歌谣、抗联故事和抗日漫画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长白山地区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抗联文化。

  这里所指的抗联文化,是1931年“九一八”——1945年“八一五”期间在长白山区产生的以抗日救国为主题的文艺创作和文化传播。她产生并广泛传播于东北抗日战争年代,发展兴盛于上世纪60年代。主要内容包括抗联故事、抗战歌谣,还有少量戏剧快板作品,均在东北抗战实践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和作用,故称之为抗联文化。而在抗联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中,抗战歌曲演唱和抗联故事创作是其最主要的形式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

  杨靖宇带头创作的抗联故事是抗联文化的源头 最早的抗联故事,始于杨靖宇将军1933年5月到哈尔滨参加满洲省委扩大会议期间,向组织汇报时讲述的战斗故事《我们的游击队》。由那时开始,陆续出现了《给抗联送子弹的日本兵》、《“木帮”给鬼子当了指挥官》等口口相传的抗联打鬼子的故事传说,这是抗联文化的源头。

  以后,杨靖宇和抗联将领把讲抗日故事作为部队自我教育、鼓舞士气、丰富部队文化生活的战斗武器,倡导部队指挥员带头讲抗联故事,带头唱抗日歌曲,推动了抗联文化的兴盛和发展。凡从那个时代过来的抗联老战士都说,那个时候虽然条件艰苦,但处处有歌声,每战有故事,无论干部战士,不分军内军外,上自司令员下至小战士,人人都会讲故事、会唱歌。部队有部队的战斗故事,地方交通员、给养员有地方交通员、给养员与汉奸特务斗智斗勇送给养的故事,木帮有木帮协助抗联打鬼子的故事,少年铁血队有《铁血队抓鱼》的生活故事,反日会有《反日会长孙万贵》的故事,妇女有《大白桃子》的故事,真可谓是全民族抗战,全民族创作,全民上下讲故事。正是这些抗联故事唤醒、教育、培养了整整一代人,表达了长白山区军民团结一致,反抗日本侵略的强烈愿望和决心。

  解放战争时期抗联故事从民间传说层面走上社会宣传舞台 “四保临江”战役初起时,国民党以绝对优势兵力压到鸭绿江边,狂妄叫嚣:把东北民主联军“赶进鸭绿江里喝凉水,撵到长白山上啃树皮!” 根本不把共产党军队放在眼里。中共东北局在濛江以公祭安葬杨靖宇为载体,开展了第一次抗联文化传播活动,用抗联精神和杨靖宇英雄事迹激发山区人民积极参加清匪反霸、土地改革的热情,进而创建了长白山根据地。根据地军民拥护陈云主持召开的“七道江会议”精神,东北民主联军组建起“杨靖宇支队”、“李红光支队”,打出杨靖宇和抗联的旗帜争取民众支持。地方政府提出“区不离区,县不离县,就在长白山区坚持干,死了就在这里给杨靖宇做伴!”的口号,以抗联和杨靖宇精神凝聚民心,赢得民意,在临江、长白、抚松、靖宇不足10万人口的4 个山区小县,支撑了10余万解放大军英勇作战。当时老百姓把仅有的口粮、被褥、棉服都拿了出来,甚至淘干咸菜水、酸菜缸,为夺取“四保临江”、“三下江南”的胜利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进而激发长白山区人民群众对抗联和杨靖宇的缅怀之情和对共产党的认同,使抗联故事从民间传说层面逐渐登上社会宣传舞台,深入千家万户。

  抗美援朝使抗联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长白山人更是以杨靖宇为榜样,在抗联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鼓舞下,抬着担架跨过鸭绿江支援志愿军爬冰卧雪,奋勇作战,直至取得最后胜利。因而抗美援朝结束后,1955年志愿军功臣团归国后的第一件事就向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提出“公祭安葬杨靖宇,修建杨靖宇陵园”的倡议,得到党中央的支持。经3 年的筹备建设,1958年杨靖宇遗体迁葬于庄严肃穆的通化靖宇陵园。抗联文化由此进一步广泛传播和发展。这一时期,在抗联将领冯仲云亲自关怀下,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抗联题材的电影《赵一曼》等;美术家们出版了连环画《三棚砬子战斗》、《三打邵本良》;记者纪云龙、郭肇庆出版了传记文学《民族英雄杨靖宇》等。从此,抗联文化开始搬上银幕和戏剧舞台,走上主流媒体。

  上世纪60年代抗联文化进入繁荣发展期 当时,吉林省委、省政府贯彻毛主席“将军写回忆录”的倡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联史料征集和抗联故事采风活动。各县(市)区相继成立专门机构,搜集整理了大批抗联故事,并将这些故事付诸文字,刻成钢板,印制成册,使抗联故事由口头传播的俚俗故事,登上文艺殿堂成为民间文学作品,产生了第一代抗联故事的文字传承。主要作品《靖宇县县抗联故事资料》1、2集及长白、抚松、柳河、辑安、永吉、浑江、通化的《抗联故事》集。这期间,抗联将领周保中等出版了将军回忆录《密林篝火》,教授将军冯仲云出版了《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由此带动了反映东北抗日战争题材的戏剧、曲艺、歌曲演唱、美术等文化创作活动,“靖宇抗联故事,抚松人参故事,临江木帮文化”等优秀作品誉满省内外,推动抗联文化进入繁荣发展期。这一时期的抗联文化内容丰富,并且表现形式多样,中小学有抗联故事会、舞台上有抗联戏剧、电台广播上有评书、曲艺,特别值得提到的是全省还定期举办文艺汇演,大大推动了抗联文化的繁荣和发展。靖宇评剧团创编的抗联题材现代戏《风雪长白山》曾代表吉林省进京演出,获得殊荣。抗联电影也成为当时我省的一张文化名片。

  1963年,林彪任国防部长后,强行推动38军军史资料征集活动,抗联文化研究被迫中止。“文革”时期,东北抗联和杨靖宇又被扣上“流寇主义”帽子,导致一代学人多年细心积累的抗联史料大部分损失殆尽。

  改革开放后抗联文化全面振兴 “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就启动了通化杨靖宇陵园,靖宇县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恢复重建,新上高规格的靖宇将军殉国地建设项目,并伴随文物征集、史料整理,开始了第四次抗联史料征集。这次活动在省政府的统筹规划下,长白山区各市县都将抗联故事纳入志书内容,载入史册。靖宇县史志办人员曾走遍大半个中国,采访了300多位当时健在的老抗联战士。由于全省地方志、党史、文史工作者的勤奋努力,对抗联史料进行了抢救性征集,带动这一时期的抗联文化全面振兴,成果相当丰硕,并被纳入《吉林省民间故事集成》,编撰成书。出版发行部门公开发行出版的凝聚本省作者心血的史学著作有《抗联一路军在濛江》,作者封志全、刘贤;《长白山抗联斗争史》,作者初国仁、刘贤;《抗日名将杨靖宇》,作者刘贤、贺胜花;《抗联一路军军史》,作者宋世章等;《杨靖宇年谱》,作者孙践。回忆录有《风雪长白山》,作者王传圣、胡维仁。文学作品有《长白山抗联故事》(上、下),作者刘贤、梁琴;人物传记有《杨靖宇》,作者于济源;《杨靖宇传奇》,作者孙践。小说有《雪殇》,作者辛实,还有影视剧《杨靖宇将军》等一大批反映抗联题材的作品。宣传手段百花齐放,电视、电影、图片展播、报刊新闻抗联文化都占有重要的一席。值得称道的是东北师大历史专业课还把东北抗联斗争史作为重点课程传授。抗联文化就这样由独特的军旅文化成长为长白山文化艺苑绚丽多彩的奇葩。

  三、抗联文化的内容和特色

  1、热爱中华、抗日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抗联文化的核心思想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之魂,是我们国家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之源,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昌盛的精神支柱。热爱中华、抗日救国的抗联文化是长白山区抗日军民发出的爱国之声,是正义的呼唤和呐喊,具有强烈的鼓舞力量。这些内容在抗联文化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1932年,杨靖宇初到磐石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南满32军游击队,为争取团结各方面反日爱国力量共同抗日,帮助他们掌握游击战术要点挥笔写就了一首《四季游击歌》。歌中唱道:“春日里游击地利为我用,路泞滑河水冰敌人难行动,不贪生不怕死奋勇去杀敌,抗日成功的基础早奠定”;“夏日里游击草木来相帮,树叶浓草深长到处可隐藏,不要慌不要忙瞄准敌人,临阵杀敌要沉着才能战胜”;“秋日里游击精神分外爽,打日贼杀走狗计策最优良,整化零零化整神出鬼又没,袭击夜战得胜利四海名扬”;“雪地里游击我们有特长,穿踏板扶长杆不用喂马粮。登高岭走洼甸步履比马快,赶走日本强盗功垂霄壤。”这首歌借用学堂乐歌《十八省地理历史》的曲调,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充满团结作战、乐观向上的爱国激情,很快就在南满大地传唱开来。

  为启发东边道大汉奸于芷山部伪军士兵奋起抗日的思想觉悟,杨靖宇写下诗传单《告于军兄弟》,倾情规劝:“亲爱的于军兄弟们,东三省这块丰富的地盘,是祖宗留给我们的财产,祖宗的坟墓在此,亲戚朋友在此,我们的子孙还要在此接续香烟。我们的卧榻旁边安能允许强盗无理的酣眠!于军兄弟呀!你们身上背着枪和弹,为什么敢怒不敢言?你们成群地痛受着倭奴的皮鞭,你们闭起眼睛和抗日军无理的为难!日本强盗藉着剿匪的名义再二再三,使我们同胞兄弟骨肉相残!他们背后却笑得肝肠寸断,他们把中国人看成走狗一般,他们把中国人看得全无心肝,他们把中国人看得比鸡犬还贱!

  亲爱的于军兄弟,请你们觉醒吧!请你们赶快暴动哗变,趁火打铁救国不要再迟疑。请看长白山的森林里,松花江的两岸,各大城市的周围,中东路南满路的旁边,抗日的红旗迎风招展,游击活动如烈火燎原。中国革命成功的曙光前望不远,日本帝国主义倒台不久将实现。从来识时务者为俊杰,倒行逆施的乃是混蛋!”这张诗体传单政治倾向鲜明,情感真挚,震撼人心,杨靖宇不仅把它刻印成传单散发,还请人谱上曲子到处传唱。活泼的抗联一军战士在部队内要唱,在战场上也唱;不仅唱给于军士兵听,也唱给百姓和其他伪满军士兵听,成为抗联在战场上瓦解敌营的锐利武器。后来,杨靖宇还将这首诗传单寄给法国巴黎《救国时报》,在报刊上刊载,传播到海外。

  除了带头进行歌曲创作,杨靖宇还时常在战场上指挥战士们唱着歌作战,边唱边打,用以感化教育团结伪满军士兵共同抗日。有满军军官说:“跟抗联打仗就怕他们那个唱,一唱把人的魂都给唱没了,那仗还有个打?”

  2、讴歌崇尚武勇、无私奉献的英雄气概是抗联文化的重要内容

  崇尚武勇、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前仆后继是抗联战士的本色。一支军队有了这种压倒一切困难和敌人的英雄气概,就必然会成为一支无往而不胜的铁军;尤其是将帅如果时时处处表现出身先士卒、无私奉献、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也就必然能带出一支威震敌胆的雄师劲旅,抗联诗词和歌曲无不在热情讴歌这种英雄气概。

  杨靖宇在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中,创作了一批铿锵有力、脍炙人口的战斗歌曲。1933年5月,他在哈尔滨参加省委扩大会议期间,第一次接触到《国际歌》就认为“唱着这样的歌浑身长力气”,想着自己也要写一支这样的歌。果然,1934年1月,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成立之后,杨靖宇感到写军歌的时候到了。他要通过军歌把抗日联军的宗旨和要求写进来,唱出去,鼓舞士气,增强斗志。于是一首叱咤风云的抗日战歌《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歌》诞生了。“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军,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那是革命胜利的铁证。”歌中强调:“正确的革命信条应遵守,长官和士兵待遇都是平等,铁一般的军纪风纪都要服从,锻炼成英勇无敌的抗日铁军”。很快这首歌像长了翅膀一样在抗联一军传唱开来,成为广大抗联战士最喜爱的歌曲之一。战前动员唱,战后庆功唱,部队行军小歇都会唱这首军歌,军歌成为抗联战士巨大的精神鼓舞力量。

  《露营歌》是耳熟能详表现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的精品。这首歌通过“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展示了抗联战士气贯长虹的革命英雄主义。抗联名作千百首,书写抗联将士英勇奋战、保家卫国的有之;描写壮士金戈铁马、前仆后继的有之;褒奖将帅指挥若定、神机妙算的有之,倾情感化伪军士兵瓦解敌营的有之……可以说抗联歌曲、抗联故事是作者情愫的流泻,心灵的火焰。抗联故事在抗联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不仅在于其教育内容,更在于它为军旅文化提供了最有效、最便捷的传播方式,因而数量最多,影响最大。

  除故事、歌曲创作外,杨靖宇还写过剧本。1936年冬,在宽甸县四平街密营里,首次演出了由杨靖宇亲自编导的话剧《王小二放牛》。这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创作的:王小二上山放牛,爸爸也砍柴进了山,日寇“讨伐队”和伪警察进村,日本指导官踢倒了妈妈,抢走了姐姐,王小二找到抗联,打开警察署,救出姐姐,处决了日本指导官。最后,王小二带头和乡亲们参加了抗联。杨靖宇的警卫员王传圣、黄生发分别扮演王小二和姐姐。这出话剧抗联部队曾多次演出,在辽宁宽甸、兴京、通化等地流传很广,发挥着无与伦比的感染、激励和教育作用,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

  3、维护群众利益,把群众当亲人的爱民情怀是抗联文化的鲜明特点

  抗联故事中占有数量较多的还有反映杨靖宇和抗联爱民情怀的故事。比如《抗联的李子园》,写的是1938年初秋,杨靖宇带领队伍走到丁家小山,没有饭吃,把老百姓归大屯时遗弃林中的李子当粮吃了,然后带领战士们把吃过的李子核埋在土里,告诉战士:“今天我们吃老百姓的李子,将来让山里的老百姓也能吃上我们抗联种的李子!”令当地群众感念在心,口口相传。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杨司令拉犁》、《杨靖宇推磨》、《抗联种萝卜》等,就连杨靖宇著名的“四不打”战术原则,也是他爱民亲民的见证。杨靖宇的“四不打”是:“不能缴获武器的仗不打、不杀伤敌人有生力量的仗不打、地形不利的仗不打、给老百姓造成伤害大的仗不打”。而这第四个不打“给老百姓造成伤害大的仗不打”,就和那尔轰根据地被破坏有关。因为1935年10月一二军在那尔轰会师的声势很大。结果一二军会师走了以后,日本侵略者纠集桦甸、濛江、抚松、辉南4县伪警察大队和一个日本守备队血洗那尔轰,杀害当地群众35人,烧毁房屋数百间。对此,杨靖宇非常痛心,基于对这次教训的总结,他提出了“给老百姓造成伤害大的仗不打”。这是杨靖宇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的爱民情怀在实战中的展现。

  在杨靖宇的影响教育下,抗联一路军干部战士每到一地都以严格遵守群众纪律的模范行为来扩大部队影响,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与群众建立了鱼水相依的密切关系。一次,杨靖宇率部队来到兴京县红庙子镇朝阳沟门姚春德家,把生病的小警卫员留在他家养病。没想到抗联前脚走,敌人后脚到。姚母面对搜查的敌人,急中生智,指着躺在炕上的小警卫员说:“我儿子得了伤寒病,你们给看看吧。”敌人一听说伤寒病怕传染,扭头就走。不久,杨靖宇率队回到朝阳沟门,得知姚母不顾危险保护小警卫员的事迹,非常感动,认姚母为干娘。

  杨靖宇和抗联部队热爱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把抗联士兵当作自己的儿女一样关爱,因而在民间产生了一批赞颂杨靖宇和抗联的歌谣和故事。《杨家将杨家兵》是其中的代表作,歌谣唱道:“杨家将、杨家兵,杨家兵将骨头硬。别夸当年杨六郎,且看今朝杨司令。杨家将、杨家兵,个个抗日真英雄。上阵杀敌赛猛虎,鬼子见了就懵登!”

  4、“冻死迎风站,饿死不低头”的杨靖宇精神升华了抗联文化

  采访老抗联,不少人都说杨靖宇本来是可以不死的。1939年冬最艰苦时期,尽管处在被敌人重兵包围的状态下,杨靖宇也并非走不了,躲不开。当时大家都想保护他出去,苏联方面也派来交通联系他出境,指挥部先后于1939年5月辉南县石道河子和1939年11月桦甸县头道溜河开过两次会议,专门讨论出境问题,会上两种主张:一种主张出境去苏联,等形势好转时再回来打;一种主张到长白山里猫起来。然而,杨靖宇谢绝了同志们的好意,也婉拒了苏联交通的盛情,就是不躲、不走,他说:“有我在,抗联的这面旗帜就不能倒,老百姓抗日复国就有希望。就是死也要死在抗日战场上!”整天同前来追杀的敌人短兵相接,顽强拼搏,据不完全统计,从1939年11月22日杨靖宇带领一军直属部队进入濛江算起,至1940年2月23日牺牲止,91天打了60多仗,有时一日之内数易战场,那仗打得苦、打得频、打得累,也打得惨。

  杨靖宇有句名言:冻死迎风站,饿死不低头!据抗联老战士黄生发讲,2月12日他和杨司令分手的时候,杨司令对他们说:越是在这种艰苦时刻越要坚持下去。即使到了非死不可的坎,也得死的值个儿。对于身经百战、千战的杨靖宇来说,怎么死才算值个儿?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俩赚一个,他肯定不屑,也肯定不值。牺牲前孤身一人伤病缠身的杨靖宇,想以一当十,显然当时的处境也不可能。都好几天没吃饭了,怎么可能以一当十当百?杨靖宇选择了“冻死迎风站,饿死不低头”的死法,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最终倒在殉国地那棵拧劲子树下。他实际是用个人的坚持,向世人宣告:只要抗联的旗帜不倒,抗日最终一定胜利!他是用个人的牺牲告诉敌人:虽然现在我确实打不过你,但宁可让你打死,也不能你吓死!死也要死得让你胆膻心惊,不得安宁!

  事实上,杨靖宇牺牲后,敌人确实未能安宁。岸谷隆一郎带队回到通化后,命人捧着杨靖宇的头颅游街示众3天,炫耀战功。期间,通化风行一出《关公升天》的大戏。这出戏明着演的是关公被吕蒙斩首后向玉泉山和尚普净索要头颅的故事,实际是借古喻今启发人们起来给杨靖宇复仇。那出戏一开场便是 “一魂不散,荡荡悠悠,直至一处”。舞台布景用浓郁的烟雾锣鼓,象征关公英魂不散,一路喊着“还我头来,还我头来!”一声高于一声,那气氛既神秘,又揪心,既正气凛然,又极力渲染索命追讨头颅的诡秘氛围。展现长白山人追讨回杨靖宇头颅,安葬杨靖宇的意愿。这是山区人民是用戏剧手段告诉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不可辱!于是,这出深得民心的大戏,顷刻间传遍大街小巷。据岸谷隆一郎的翻译刘述廉讲,他看见连胡同里做游戏的孩子都边跑边喊“还我头来,还我头来!”文化的力量大大震慑了日本强盗,南满地区军警宪特“讨伐”司令官野副昌德听说后惊得夜晚睡不着觉,噩梦连连,一闭上眼睛就有一只毛茸茸的大手在他脸上划拉过来划拉过去,一边划拉一边喊:“还我头来,还我头来!”因此发生了1940年3月5日,岸谷重返回濛江给杨靖宇安假头,为杨靖宇将军举行隆重慰灵仪式的一段史实。

  毫不夸张地说,抗联文化是赤子报国的文化、是培育英雄的文化,是锤炼军魂的文化,是铸造胜利的文化。

  4、充满正气、大气、豪气的人格魅力是抗联文化的一大亮点

  正气凛然,大气洒脱,豪气冲天,是东北抗联群体品格的突出特征。心怀正气,才能征服邪恶;胸有大气,才能大智大勇;满腔豪气,才能战胜艰险。在抗联文化的作品中到处可以感受到这种浓烈的“三气”。

  杨靖宇不仅善于团结中国各阶层人民起来抗日,还善于团结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人,以至反对自己甚至是唱对台戏的人共同抗日。他所领导的抗联一路军里不仅有中国人,还有朝鲜人、日本人。1905年朝鲜成为日本殖民地后,日本军国主义的策略是鲜人入满,日人入朝,以朝鲜为跳板占领中国东北。当时东北有朝鲜人238万,朝鲜难民大量涌进东北,土地纠纷避免不了,民族矛盾相当尖锐。当年杨靖宇巡视南满时,日伪当局打着“镇压高丽棒子造反”的旗号,围剿磐石游击队。磐石游击队是朝鲜人的底子,朝鲜共产党由于自身闹派系闹得厉害,1928年让共产国际给解散了,解散的同时要求在满洲的朝鲜共产主义者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磐石中心县委书记的全光原是朝共最大派别火曜派首领,丁守龙则是朝共另一大派别高丽共产党的头儿,两大派别的头儿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仍然对着干。敌人利用他们与汉民族的矛盾,唆使地主武装、山林队对付游击队。原来的游击队长、满洲省委委员杨佐青,就是没处理好游击队内部的民族矛盾、游击队与抗日山林队的矛盾、游击队与根据地百姓之间的矛盾,无法生存,才拉下抗日红旗报号“五洋”的。危急关头,杨靖宇来了。全光和丁守龙自恃出身黄埔,都在苏联东方大学留过洋,还是朝共创史人,资格老,没把杨靖宇放在眼里。他们正有屈有怨也有气没处撒,结果杨靖宇成了他们的出气筒。开会时杨靖宇一张嘴,人家十张嘴,还叽哩咕噜地听不懂一句。杨靖宇一股急火病倒了。那他也没气馁,成功地策划迫击炮连起义,改善游击队领导结构,终于将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第一支抗日武装领上团结抗日的道路,并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

  对全光,杨靖宇撤了他的县委书记职务,他抵触情绪很大,但这个人比较本分,见杨靖宇团结山林武装,指挥作战、政治治军都有一套,比他干得强百倍,他服气,就不捣乱,也不背后使绊子。杨靖宇安排他当军需处长,干好了又让他当军需部长,他不挑剔,一直干到杨靖宇牺牲。杨靖宇牺牲后,他呆在一路军后方基地里不出来,后来密营空了没有吃的,1941年2月才出来,被抚松县警察大队逮捕,承认了自己的身份,被投到监狱。直到“八一五”才得到释放。

  丁守龙专门和杨靖宇唱对台戏。杨靖宇提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留着子弹打日本。”他说:“我们是朝鲜人,不是中国人。你们中国人打不打中国人,和我们无关!”杨靖宇挺生气,但没动怒,很快承认这个口号考虑战场宣传成份多一些,不够周全,于是提出了第二个口号:“团结一致,枪口对外”;丁又故意找碴,问谁团结谁,以谁为主?这样,杨靖宇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第三个口号:自己人不打自己人,留着子弹打日本。这就是杨靖宇一个口号抵万兵的来历。至于1935年杨靖宇创作的《中韩民族联合起来》和1938年创作的《中韩民众联合抗日歌》,都与丁守龙挑拨民族矛盾有关,都有深刻的创作背景,都有一段鼓舞中韩战士加强团结,共赴国难的深情。充分体现出抗联文化充满正气、大气、豪气的人格魅力。

  四、抗联文化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坦率地说,抗联文化昔日的辉煌有目共睹,但用现代眼光或从国际大背景审视当今,缺失也是明显的。

  一是开拓力度不够,面临人才危机。随着上世纪80年代初参与地方史志研究人员的流失或退休,我省抗联文化研究后继乏力,人才青黄不接。吉林省抗联文化资源那么丰厚,但现有史料一直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理论上更缺乏有力的梳理和探讨,抗联文化出版工作也明显不足。

  二是抗联文化遗存面临保护危机。抗联密营和活动遗址是抗联文化的历史积淀,也是我省抗联文化研究的一大优势。但目前这一优势资源很大一部分处于无保护状态,如靖宇境内的抗联的李子园遗址、抗联的标语林遗址(龙泉龙湾)、曹亚范牺牲地遗址、抗联水上运输线遗址、白山市江源区境内四道二岔抗联一军和南满第一次、第二次党代会遗址、东北人民革命军一军成立大会会址和干饭盆战斗遗址、浑江区境内的岔沟突围遗址至今未纳入革命文物保护范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已损毁严重。

  三是抗联文化宣传面临边缘化危机。上世纪80年代全国抗联和杨靖宇纪念馆(所)总共只有3处,2010年已发展到13处,新建或翻建的馆(所)规模大现代化。近年有较大影响力的抗联文化作品是黑龙江省党史委赵俊清的《杨靖宇传》,代表抗联文化走上高端《百家讲坛》的也是黑龙江,抗联文化研究最活跃的地方是辽宁。而他们那些馆藏资料、演讲素材大都是从我省复制过去,再返回来同我们争夺资源。诞生发展在长白山的抗联文化,并不是长白山文艺工作者的作品,确实是件憾事。为此,在保护、发掘、传承和创新长白山文化中,加强抗联文化研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立科学的体制和机制,保障抗联文化研究与开发。抗联文化研究是对长白山文化挖掘、传承、变革和创新的系统理论和实践活动,需要党委政府出面集聚地方志、党史、文史、社会科学院所、大专院校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整合研究力量,建立专门机构和工作班子,组织重大研究项目,推广研究成果,加大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提高抗联文化的活力。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流动,应提倡地区对地区、省对省以及国外的文化交流,包括科技交流、文学艺术交流、博物文物交流。通过交流激活思维,开阔视野,促进抗联文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把抗联遗址保护纳入长白山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加强管理。抓紧踏查抗联活动、战斗遗址,建立纪念保护标志,制定保护措施。对现有研究成果、文化状况、存在问题要逐一梳理,理清思路,分清层次,对流散在我省及全国各地有价值的抗联文物、资料照片、文件实物进行广泛搜集,通过抢救性发掘、整理,有计划地编辑出版《长白山抗联史料汇编》、《长白山抗联文化丛书》等,全面反映抗联文化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以便将抗联故事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立项申遗,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传统世代传承。

  3、成立抗联文化发展保护基金,推动抗联文化发展,使重点研究开发项目扶持有组织和基金保障。

  4、加强抗联文化的普及教育宣传,培育特色文化环境。积极引导研究人员开展抗联文化研究,把抗联文化作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以至各级党校的必修课,推动抗联文化进课堂、进社区,培育塑造公民们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生存意识,让他们对自己民族所遭受的苦难史刻骨铭心,对抗联文化熟记于心,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报国意识,使之化为精神追求和价值信仰。

  5、开发抗联文化,培育红色旅游市场,打造以“重走抗联路”为品牌的红色旅游精品项目。抗联文化是我们吉林独有的、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利用抗联故事、抗联密营、战斗遗址等人文资源,突出抗联文化内涵,打造以“重走抗联路”为品牌的红色旅  游精品项目,可以提升我省红色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带动长白山文化繁荣,增强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白山在线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白山在线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白山在线-让世界了解白山区

白山在线-今日白山新闻门户

| 浙ICP备05082053号-1

Powered By 白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