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长白灵光塔和神话传说 试论松花砚无与伦比的至尊品质

文学 10-07

  长白灵光塔和神话传说

  在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档案馆珍藏的国家重点档案《长白山江冈志略》中,有关于长白灵光塔的记载和介绍。

  长白灵光塔是5层砖造楼阁式空心方塔,座北朝南,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境内长白镇西北郊海拔894米塔山台地上,是唐代渤海国建造的古塔。灵光塔建塔具体时间、由谁所建和塔的原名、建塔的目的均已无法考证。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长白设治时,设治委员张凤台登塔山考查,见古塔历经千年无毁大为慨叹,将古塔喻为西汉时鲁之灵光塔一般,因此将古塔取名为“灵光塔”。

  关于灵光塔,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此塔原为七层塔,在千百年前,这座宝塔一到夜晚便金光四射,使江边捕鱼的百姓和在原始森林挖参打猎的山民从不迷失方向,而且能满载而归,当地百姓就叫它灵光塔。有一天,从外地来了两个不怀好意的人,假扮成收山货的小贩,趁着月黑风高,扒开塔身,盗走了镇塔的三尊金佛。然而,就在两个盗贼牵着两匹驮着金佛的白马,偷走并上了一条停在鸭绿江边的木船,得意忘形地顺流而下时,船行至江上一哨口,撞上了礁石,船毁人亡,两匹白马也被淹死了,金佛则不见了去向。从此,这段江面上白浪滚滚,其势如群群白马奔腾,人们把这段江面叫做白马哨。说也奇怪,凡是心地善良的人乘船过此,均平安无事,而那些做坏事的人经过,常常人亡船翻。失去了金佛的塔不仅夜晚不再放光,而且一条成了精的毒蛇钻进了塔心,时不时出来吃人害畜,当地居民人心惶惶。镇守长白山天池的小龙得知此事,腾云驾雾,直扑塔山,塔心里的妖蛇被擒拿,由于神力巨大,小龙带走妖蛇时也把塔尖带走了两层,于是灵光塔也就成了如今的五层塔。

  据史料记载,灵光塔的塔顶是明朝时被风吹断的。直到1936年,当地才为其安装了塔顶和塔刹。1955年政府出资对塔基进行了维修,砌了石座加以保护。1984年5月至9月,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的决定,对灵光塔进行了一次全面维修。1993~1998年期间,国家与省文物保护单位出资又对灵光塔基础部分进行了加固。

  灵光塔历经风雨1200余年,仍巍然耸立。它作为一种古时的高空建筑,还是古代城镇所在的一个坐标,是人世沧桑、乾坤翻覆的历史见证;它凝聚着唐代渤海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血汗,反映出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水平,成为研究渤海时期建筑艺术的重要依据;它那巍然耸起的雄姿,体现出唐代渤海人所创造、所特有的一种高空建筑美,千百年来一直吸引

  和撼动着游人的心;它是唐代渤海国高层建筑的典范与代表作,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灵光塔1981年列为吉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试论松花砚无与伦比的至尊品质

  近年来,被誉为“大清国宝”的松花砚拍卖价格屡创新高。据统计,在已拍出的60多方松花砚中,有6方成交额在100万以上。其中,一方康熙朝的御制松花石龙马砚,于2010年5月16日在北京国际饭店拍出了425.6万元的高价。那么,小小的御制松花砚为什么能拍出如此众多高价呢?它真的在“砚家族”中具有无与伦比的至尊品质?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与大家来共同探讨和学习。

  一、具有“皇族血统”的出身

  在大清乾隆皇帝主编的《西清砚谱》中有图文记载,元朝书画名家赵孟頫使用和珍藏过一方松花砚。清初孔尚任在《享金薄》中记载,用松花石制砚始于明末。现在看来,那个时期用松花石制砚还是寥寥无几。应该说有组织、有规模地大量用松花石制砚,始创于大清康熙年间。

  满清入主中原后,历代皇帝把长白山视为发祥地,奉为神明。对长白山的崇敬胜过其先民。康熙把祭山与祭祖融为一体,定为国家大典,岁时奉祀,格外隆重。当康熙得知产自老家长白山的石头可以雕琢砚台,发墨快且墨色油亮,书写流畅不涩,便在宫廷内设置了松花砚作,成立专司衙门从事松花砚的设计、雕制和保管。同时将松花砚赐封为“御砚”,御题砚铭“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并亲撰《松花石砚制砚说》以示其志。

  雍正皇帝继位后,把松花砚当作父辈让他治国守业的信物,倍加珍视和爱惜。雍正9年(公元1731年),清宫对松花砚需求量增加,又征召了黄声远等三名琢砚名匠入宫,并将松花砚作由一增至二作,并御题砚铭:“以静为用,是以永年”。至此松花砚成为雍正朝内务府的大宗御品。

  乾隆认为,松花砚完全可与端砚媲美,甚至好于歙砚。称赞道“松花玉,色净绿,细腻温润,可中砚材,发墨与端溪同,品在歙坑之右。”他将松花砚视作为“天赐圣物”,晋升为国宝。1774年,乾隆把他祖父、父亲以及自己钟爱的六方松花砚,载入《西清砚谱》,并亲笔题写书名和序言。

  大清三朝帝王对松花砚如此钟爱和高度评价,这在中国近3000年制砚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有些名砚也曾被历朝历代部分皇帝封为“御用”,但这些砚台都是在民间雕制后进贡给皇帝的。唯有松花砚,是由皇帝亲自督导并在宫廷内雕琢完成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说四大名砚具有贵族气质,那么松花砚就具有皇族血统。

  二、历经“冰火两重”的磨练

  应该说松花砚贯穿整个大清的历史,从努尔哈赤发迹长白山到溥仪在吉林省临江市大栗子镇,宣布伪满洲国皇帝“退位诏书”,在大清执政中国近260多年的历史轨迹中,正好划了一个圈。我们在研究和探寻清宫松花砚时发现,松花砚从发展、鼎盛、衰退到消声灭迹的演变过程,其实就是一部大清王朝从兴起、昌盛到消亡轨迹史册。

  经过分析、整理和归类,我认为御用松花砚有以下五种功能:一是皇帝御批用品,被赐封为“御砚”,皇家独用;二是赏赐皇子,传承皇位的信物,激励皇子发奋图强,知书上进;三是皇帝笼络、驾驭、鼓励、鞭策朝廷大臣的圣物;四是拜山和祭祖器物,尤其是先帝用过的松花砚,设有专门陈列室收藏,在举行拜山和祭祖活动时,拿出来进行供奉和祭祀;五是做国礼赏赐暹罗、琉球、朝鲜、安南等国使臣。

  1713年,在举行“千叟宴”的前夕,康熙将四子胤禛召到御花园亲赐一方松花石苍龙教子砚,砚背刻有“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寓意鼓励皇子知书上进,也是传位于胤禛的一种暗示,这就是有名的“苍龙教子砚”的故事。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在康熙六十大寿庆典中,翰林院院官作画赋诗,讴歌和颂扬皇帝的恩德,康熙大喜,当场赐每人松花砚一方,共计67方,这在京城轰动一时。

  广西巡抚陈元龙平定苗寨边民暴乱有功,康熙先后赏赐三块松花砚。陈元龙告老还乡后,在其潜心编著的《格致镜源》一书中,对松花砚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赏。

  雍正二年(1724年)初,青海叛乱。年羹尧率大军纵横千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叛军,大获全胜。雍正亲率满朝文武大臣到西直门外迎接,予以年羹尧破格奖赏,晋升为一等公,并赐一方新制的松花石石鼓砚,这就是“松花石赐将砚”故事。

  乾隆执政期间,格外看重松花砚,赏赐给大臣的松花砚极少,只有文华殿大学士和珅、协办大学士刘墉和纪晓岚得到过乾隆的赏赐。

  当年那些受赏的者,双手捧着用“皇上老家产的石头”做的砚台,无不诚惶诚恐,感激涕零。以为“光耀门楣,可作传家”,不仅意味着好运即将来临,也会因之福荫子孙万代。

  从《清史稿》中,我们发现在雍正和乾隆年间,松花砚时常被作为国礼赏赐暹罗、安南、琉球、朝鲜、缅甸等国使臣。暹罗是现在的泰国、安南是现在的越南;琉球国位于台湾和日本之间的诸岛,1879年3月被日本占领后灭亡。

  嘉庆时期,清朝的国力渐衰,对东北的控制与驾驭也不如以前。同时,也有清宫府库内松花石存量丰厚的原因,不再从长白山开采松花石。道光朝以后,内忧外患困扰清政府,加上嘉庆朝以后诸帝少有闲情雅致,热衷文房珍玩,游心书画翰墨。随着大清王朝的灭亡,松花砚逐渐被历史尘封。

  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北京故宫松花砚藏品80方左右,其中康熙款10方、雍正款16方、乾隆款13方、嘉庆款9方、道光款1方、光绪款5方,余下皆无款;台北故宫藏品共89方,其中康熙款32方,雍正款21方,乾隆款36方,皆有御铭。据估算,目前流落在民间的宫廷松花砚不足百方,绝大多数为溥仪逃出故宫时候带出去的。另有200多方松花砚流入日本收藏界,很多是日本在侵华时期掠走的。

  松花砚从兴盛到衰退,历经冰火两重天锤炼。由此可见,本已十分名贵的松花砚,更因存世稀有而愈发弥足珍贵。

  三、臻于“完美无瑕”的工艺

  清代是制砚工艺的巅峰,康熙年间最为昌盛。当时的琢砚名家有顾二娘、刘源、金殿扬、顾公望、谢汝奇、董沧门、黄声远、王天爵、汤褚冈等人。金殿扬,清初制砚大家之一,师从刘源,康熙时供奉内廷,做工细致,手法纯熟,具有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顾公望乃琢砚名手顾二娘之夫侄,顾二娘之夫顾启明乃砚工顾道人之孙、顾德麟之子。顾德麟善仿古砚,顾启明早逝,顾二娘艺从夫家,琢艺古朴中见华美。顾公望尽得顾氏家传,康熙御制官砚多有出其手琢者。

  透过松花石御砚,我们可以一窥这些名家非凡技艺,至今仍教人赞叹和称颂。

  (一)、不拘一格的砚形

  在江源区中国松花石博物馆的松花砚展厅里,陈列着高仿89方台北故宫所藏的松花砚。纵观这些松花砚,以长方形款式居多,也有多款椭圆形、不规则形和象形砚。不规则形的有如意首形砚、如意形砚;象形的有竹节砚、葫芦砚、笋式砚、蚌式砚等,其中砚式与砚盖均为一体的象形砚,仅见于康熙朝,共四款,依次是甘瓜石函砚、笋式砚、木笔花式砚、鱼式砚。另外,从功能上分类,还有暖砚、袖砚、把玩砚等等。这些松花砚砚形精美、做工精细、无与伦比,堪称绝世佳作。

  (二)、精美绝伦的砚饰

  砚饰,就是砚品周边的饰纹。在高仿89方台北故宫所藏的松花砚中,康熙朝松花砚砚饰以仿古纹饰居多。砚面周边雕有勾云纹、回纹等;砚池下方雕有异兽、夔、龙、凤、蝙蝠、云纹等,也有以瓜和石榴形作池形的,旁边饰有花叶等纹饰。

  雍正朝松花砚砚周多数没有纹饰,只有三方雕有纹饰,其中两方葫芦砚的砚面上端雕有蝙蝠和葫芦叶纹饰,一方兽面纹砚雕有回纹砚饰。砚池变化不多,仅有几款为葫芦形、灵芝形、曲线形、如意首形等。

  到了乾隆时期,松花砚砚周纹饰仅有河图洛书砚和云龙暖砚有纹饰。砚池较前两朝有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圆形、椭圆形、八边形、叶形、偃月形等等。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康、雍、乾三朝松花砚,大小尺寸相差无几,但砚饰风格迥然相同。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三)、空前绝后的款识

  在中国历朝历代雕琢石砚中,大量刻有皇帝的砚铭、砚款、玺印的,只有御用松花砚。

  康熙朝的松花砚砚背刻有的砚铭,大多是“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款为篆体“康熙年制”,玺印有“体元主人”、“万几余暇”和“康熙宸翰”等 。

  雍正朝的松花砚常用“以静为用,是以永年”砚铭,款为“雍正年制”方篆印。

  乾隆朝的松花砚仅用“出天汉,胜玉英,琢为研,纯粹精,敕几摛藻,屡省成。”砚铭,并后加“乾隆御铭”四字;印文常用“永宝用之”、“几暇怡情”、“长春居士”等字;同时也琢刻“乾隆年制”款识。

  这些款识印体,有的体现出大清皇帝对道家养生学的认可和尊崇;有的表现出对祖先发祥之地赞美;有的表现出对自己出身和具有高贵血统的自豪之情。

  (四)、与众不同的砚盒

  松花砚砚盒大部分采用俏色松花石制成,这是松花石清宫御砚与其它砚品明显区别所在。除了石盒外,也有用木盒、漆盒及葫芦盒的,但数量不多。

  在高仿89方台北故宫所藏的松花砚中,康熙朝的松花砚在砚盖上雕有松竹梅和松鹤等图案,另有5方松花砚砚面嵌有鱼化石片。此外有15方的砚盖为镂雕,款式新颖,独具匠心。

  雍正朝砚盖上的纹饰有山水图、梅竹图、荷塘图及吉祥图案。如两方葫芦砚砚面图案寓意为“福寿万年”和“年年如意”。

  乾隆朝的砚盖有为数不少的类似中国山水画、花鸟画及花卉册页图案,均为清院画派风格。有的亦采用前两朝的仿古和吉祥图案纹饰,并加以修饰。乾隆朝的松花砚有康熙朝的风骨,又有雍正朝的遗韵,呈现出兼容并蓄的风格,是极为难得佳砚。

  四、皆为“旷世奇异”的石材

  松花砚具有贮水贮墨不轻易干枯、发墨如油不损毫的特点。其石质细腻、坚实致密、清爽明净、色系丰富、纹理灿然、扣之有声,是其它砚品无可企及的。有记载:松花砚石为微晶硅质灰岩,内含磷,用火柴一擦即着,用此石琢砚磨墨,可防书画被虫蛀咬,是上等的制砚石材。有资料显示,歙砚发墨适合做大字,端砚发墨重于写小字。而松花砚发墨既可做大字也可写小字,二者兼得。

  有人说:在现有的石质名砚中,如果把端砚称之为老者,歙砚称之为婆婆,红丝砚称之为皇后,那么松花砚就是青春亮丽的王子。

  松花砚石材,决定了松花砚的品质。用以雕琢松花砚的松花石,到底好在什么地方?

  有地质资料显示,松花石矿藏主要分布在长白山脉。上至安图,下至本溪。松花石形成于8亿多年前的元古宙新元古代的南芬组。其主要矿物成份为方解石、石英、云母、黏土以及少量的钡、硼、磷、铁等金属矿物质元素等。2007年,江源进行过松花石资源普查,经科学检测,江源境内的松花石无毒、无味、无辐射,属环保型石材。

  松花石石质温润细腻、坚实致密。物性特征为:一是硬度适中,质地细腻、均匀,受力效果好;二是密度在略高于普通岩石,受温度变化影响小,温度低时不影响使用;三是耐碱、耐酸,PH值在7左右,显中性,防酸防腐蚀能力强。

  根据石质的细腻程度,松花石可分为胨质、玉质、沙质、石质四类石品。雕刻松花砚理想的石质密度应在2.6---2.8G/CM立方之间,石质太硬,不起墨;太软,发墨不细不亮。

  判断一块松花石是否适合制砚或验证一方松花砚的好坏,简便易行的办法是:敲击发出坚木声者为上品,金属声为中品,瓦缶声为下品;

  松花石色彩丰富,大体上分为纯色色系、共生色系、伴生色系三种色系形式,且均为亚光色泽。

  1、纯色色系为绿色、黄色、紫色、黑色、褐色、白色等。

  2、共生色系主要有:黄绿色、紫绿色、紫黄绿色、黑灰色、绿白色、褐黄红色等二色系、三色系及多色系。

  3、伴生色系主要是指松花石石体和表面存在的石眼、金线、银线等特殊纹理。

  从制砚的角度看,松花石以绿色刷丝纹理为上品,御用松花砚绝大部分为绿色横向刷丝纹理。在多色系列和伴生色系里,色彩炫美、硬度、密度适中,亦是难得的制砚石材。有资料记载,松花石呈栗黄色和枫红色的极为罕见,雕琢出的砚台不是精品,就是孤品。因此说,仅从色泽上看,松花砚就让其它砚品望尘莫及,望而却步。

  综合上述四个方面的简要阐述,我们不难看出松花砚既是中国砚文化、砚历史的亮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白山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松花砚是工具、是文化、是历史、更是一种精神。清宫松花砚所承载历史意义和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加之清宫松花砚的存世数量稀少和其本身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石质、石色,造就了松花砚无与伦比的至尊品质。(作者 江源广播电视台 台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白山在线网上有所的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和白山在线无关,如有侵权请指出,我们立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白山在线-让世界了解白山区

白山在线-今日白山新闻门户

| 浙ICP备05082053号-1

Powered By 白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